《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案列研究》
结题报告
大丰区明达幼儿园 季如慧
一、问题的提出
中班孩子身体发育迅速,精力充沛,身体活动量有了更大的需求,针对我平时的观察发现我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弱,主要是因为家长的爱护过度,“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我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幼儿能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掌握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技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我的分析,我觉得孩子自理能力较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提出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劳动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生存的时候首先学会自理,为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繁复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大量的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班幼儿在各种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